微信掃描二維碼或
手機瀏覽器打開 www.1w9cfir.cn
時間: 2022-05-09 10:37:27 閱讀:1445
【黃河啤酒官方網站】“五一”過后天氣轉熱,精釀啤酒又進入“亂花漸欲迷人眼”的季節。
“一入精釀深似海,從此工啤是路人。”精釀圈這句戲語漸已成真。近日,《財經天下》周刊調查精釀啤酒市場發現,“五一”期間,年輕人忙著囤酒,創業者忙著開店,品牌商忙著招商鋪貨,精釀市場好一番熱鬧景象。
他告訴記者,在很多創業者的眼中,精釀啤酒投資少、效益高,且深受年輕人喜愛,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想靠精釀發家致富,2022年預計會有更多的年輕創業者前來掘金。
但精釀啤酒看起來像是普通人創業的“黃金賽道”,實則異常殘酷。“80%以上的精釀創業者都會賠錢。”齊文光介紹說,“目前,想入局精釀啤酒的創業者確實很多,咨詢我的人數累計幾百人了,但有些創業‘小白’僅憑借愛好就想盲目入局,根本就不具備專業性,很容易失敗。”
精釀啤酒行業,“陣亡”者不止,涌入者不息。企查查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,近5年來,已有超4000家企業瘋狂涌入。與之相反的是,去年有超300家企業在這一賽道相繼倒下。同時,這一領域中,至今仍未能誕生一家領軍型的頭部企業。
遍地開花的精釀啤酒項目,到底賺不賺錢?誰能從強敵環伺的賽道中跑出來,在未來成長為能與傳統啤酒大廠并肩的巨頭?
年輕人和女性用戶追捧?
精釀啤酒的市場規模正不斷擴大。浙商證券數據顯示,2020年中國精釀啤酒滲透率僅為2.2%,對比美國12.3%的滲透率,提升空間仍然很大。中金公司則預計,精釀啤酒市場在未來5年內將保持高速增長,2025年精釀啤酒市場規模(銷售口徑)達到1342億元,占整體啤酒市場規模的17.2%。
近年來,精釀啤酒概念火熱,與年輕人的大量涌入以及女性消費者群體的崛起不無關系。
“喝酒莫貪杯,微醺勝買醉,五一囤酒,天天微醺。”北京某公司30歲的白領劉浩表示,忙碌一天過后,自己最享受喝精釀后微醺帶來歡愉。
作為精釀啤酒的深度愛好者,他自2015年接觸到精釀以后,基本上告別了“大綠棒子”(工業啤酒),“五一”期間,由于疫情,他擔心線下的酒館隨時可能歇業,就提前囤了兩箱灌裝精釀啤酒。在他看來,相比工業啤酒,精釀啤酒口感醇厚,口味多元,且品牌、品類越來越多,“隨著一些性價比較高的精釀流入市場,會有更多的人愛上精釀。”
和劉浩一樣,喜愛精釀啤酒的年輕人越來越多。根據久謙中臺調研顯示,精釀啤酒的目標群體是90后、95后和00后。主力消費群體的遷移,也意味著居民消費水平正在升級。
“酒是一種情緒化飲品,開心喝一杯,不開心也喝一杯。”孫曉楠表示,中國年輕一代的消費目的已經從“取悅他人”過度到“取悅自己”,無酒精啤酒80%的顧客為年輕消費者,年輕消費者逐漸成為市場消費的主力軍。
精釀啤酒之所以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追捧,部分原因還在于某些工業啤酒正在喪失對他們的吸引力。在齊文光看來,目前所謂的工業啤酒,尤其是低端的啤酒,其實已經到達了口味和成本的底線,“口味淡得不能再淡了,成本低得不可能再低了。”
為了圈住年輕人,就要想辦法先觸達年輕人。“年輕消費者作為新零啤酒的主力軍,年輕消費者在哪個渠道,我們都要想辦法進去,要穩步建設立體全方位渠道布局。
而且,精釀啤酒也越來越“討好”女性消費者。走訪北京精釀酒館時發現,在年輕群體中,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加入到對精釀啤酒的消費中,基本上每個餐桌都有女性參與,且對果味類精釀啤酒有著強烈的喜好。
也有數據印證這一趨勢。據興業證券研究報告,當前中國精釀啤酒消費的主力人群在逐步向90后和00后過渡,年輕化趨勢明顯。另據天貓數據顯示,線上購買精釀啤酒的男性和女性消費者的比例是4:1,但女性消費逐年增長,且增速非常可觀。
“悅己、她消費、年輕力已成為趨勢,主力消費人群正在更迭。”孫曉楠說。
他認為,女性消費者在酒類消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。同時,女性消費群體也存在著“兩極分化”的特點:核心女性飲酒群體飲用的酒類和男性無明顯區別,還是主要飲用白酒、啤酒、葡萄集、威士忌等主流酒類;但增量女性飲酒群體更愿意嘗試新的酒類品種,易被“種草”轉化,但飲酒頻次和單次飲用量都不如核心飲酒女性,而且具有品牌忠誠度不高、復購率低的特點。
軒博精釀創始人兼CEO葉進博表示,目前看,國內約有3億原工業啤酒用戶,客群以26-35歲為主,他們的精釀升級需求巨大。未來女性精釀產品的需求也會逐步增長,就看各公司有吃定哪個賽道的能力。
鐵打的賽道,流水的創業者
在新一代年輕人主導的新消費大勢下,大量的創業者紛紛涌入了精釀啤酒的賽道。
據企查查數據顯示,從2016年到2021年,精釀啤酒相關企業注冊量從140家增長到了1378家。截至目前,精釀啤酒相關現存企業近4000家。
緣何精釀賽道吸引中小創業者蜂擁而至?
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,從大的市場環境來看,國內精釀啤酒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,未來3-5年市場還處于一個空窗期,仍存在較大的紅利。隨著精釀啤酒的用戶教育不斷深入,市場不斷擴容,未來還將吸引眾多投資者、企業以及中小創業前來掘金。
精釀啤酒行業的高毛利也是吸引創業者入局的重要原因。多名精釀從業者告訴記者,做自釀精釀啤酒的產品毛利率可達到70%-80%甚至更高;外購酒精釀館的毛利率也可維持在50%-60%。
記者了解到,精釀啤酒毛利率之所以較高,一方面,是由于其產品單價遠遠高于工業啤酒,一瓶普通500毫升的精釀售價一般在10元左右,實際原料成本僅有2-3元;另一方面,很多小型的精釀酒館只需要1-2人便可經營,占用的人力成本也不高。
但精釀啤酒行業看起來“暴利”,對于身處其中的創業者們來說,想要賺錢卻并非易事。
如何選擇合適的商業模式,成為創業者們掘金精釀行業時面臨的第一個問題,也成為了創業者成敗的關鍵。記者了解到,根據創業門檻的高低,中小精釀創業者們普遍采用的商業模式大致分為便利店模式、餐飲模式、酒廠+餐飲店模式等三大類。
齊文光在“酒廠+餐飲店”模式中探索了6年,通過后端自有工廠來支撐前端店面的運營,在大理站穩了腳跟。他表示,后端自有工廠意味著企業具備比較強的研發和釀造能力,精釀啤酒自釀的成本又低,可以形成“高品質、低成本、品類豐富”的產品系列。
但是,齊文光稱,“這種模式進入門檻高,新手小白如果不接受培訓和學習,根本干不了。”這種模式可以在一個區域形成很強的競爭力,本質玩的是“區域優勢供應鏈”,功夫在后端,前端店面只是后端的一個呈現和表達。“你要具備強釀造能力和穩定的出品能力,這種模式可以建立起壁壘和護城河,在廣大的三線以下釀造水準偏低或者一般的城市,有非常大的競爭優勢。”
此外,他向記者介紹,所謂“便利店模式”,簡單地說就是創業者開個瓶子店,運營一個啤酒超市。這種模式的本質是便利店邏輯,品類極其豐富,進貨量大,動用的資金也大。而餐飲模式則是小酒館模式,是主打外購啤酒的生啤店,只有簡單的啤酒儲存設備加上相應的配餐。
“目前后兩種模式是中小創業者普遍采用的商業模式。”齊文光說,“這兩種商業模式操作簡單,進入門檻低,但產品同質化嚴重。便利店模式在一線城市、準一線城市里有生存空間,因為這些城市人口基數大,人均GDP高;但它在二三線或以下的城市就很難存活。餐飲模式的專業度和體驗感要勝過瓶子店,但酒的性價比不高,推動不了高頻次的復購,競爭力也不夠強。”
從商業模式上可以看到,目前精釀啤酒行業中,入局門檻低的商業模式,對創業者們來說,難以形成差異化經營,建立護城河;而門檻較高的模式又讓初創者望而卻步。
大量中小創業者在近年來涌入這條賽道,但同樣,每年也都有無數無法支撐下去的出局者產生。企查查數據顯示,精釀啤酒行業注銷的品牌數量逐年上升,2016年-2021年,精釀啤酒相關企業注銷吊銷量分別為3家、20家、58家、141家、208家、323家。
“做精釀生意感覺簡單,其實挺難,精釀創業成功的都是極少數,所以創業屬于九死一生的舉動。”齊文光說。“很多創業者之前都是外行,你如果僅僅是個愛好者,連票友都算不上,你是沒辦法和職業選手去較量的,你的認知、技術動作、經驗、遇到困難打惡仗的能力,遠遠弱于職業選手,你怎么可能勝出?”
劉凱也分析稱,很多創業者失敗的原因在于,只看到了市場熱度不了解運營模式就盲目入局,僅憑個人愛好就以為能賺錢。但真正入局后,不少人才發現,他們要么通過加盟入局而被收割;要么拿貨的供應商酒質不夠高,被同質化產品淹沒;要么開店選址有問題找不到客戶群;要么專業程度較弱釀不出好酒,導致客戶流失嚴重。
“因為門檻低,很多人認為這一行誰都能干。但實際上,這個行業價格透明,占用資金多,永遠面臨臨期過期貨處理問題。很多精釀從業者進貨大多是從一個代理商那里拿貨,造成產品同質化嚴重,做不出護城河與壁壘,只能被動地陷入內卷,或者被淘汰。”劉凱說。
葉進博表示,精釀是一個“強者恒強”的賽道,入門容易、做大難,未來隨著部分領先品牌規模效益起來,會有更多的中小精釀啤酒公司退出市場。
部分業內人士認為,精釀創業伴隨著大量死亡是正常的優勝劣汰。新零售專家鮑躍忠分析稱,隨著新企業的大量涌入,必然可能就有一些撐不住企業面臨倒閉,屬于正常市場反應。
在齊文光看來,精釀創業要做好,與很多人認知中的“進貨-加價-獲利”的經商思維是相反的,要想辦法從消費者角度出發,串聯起整個的運營系統,才有可能成功。
但他仍然認為,啤酒大品類是一個穩定、成熟的剛需品類,在未來一段時間內,精釀啤酒還將是一條黃金賽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