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掃描二維碼或
手機瀏覽器打開 www.1w9cfir.cn
時間: 2021-07-01 10:19:04 閱讀:1485
【黃河啤酒官方網站】有時工作太累,康薇就會在下班后去公司附近的酒吧喝上一杯精釀啤酒。這個習慣是剛入職時便養成的,她第一次和同事去酒吧,就被安利了精釀啤酒,濃香的氣味和醇厚的口感讓康薇一下子就愛上了精釀。
最近,康薇驚喜地發現,許多商場超市開始售賣各種新品牌的精釀啤酒,并且上海的街頭巷尾新開了不少精釀啤酒吧。“以后想喝精釀啤酒的時候,選擇就更多了。”康薇興奮地說。
現在經營著一家精釀啤酒吧的韋海告訴記者:“精釀啤酒是一種趨勢,以后會越來越多。”
從商業的角度,我們該如何解讀精釀啤酒這一新流行起來的消費趨勢?它與傳統工業啤酒到底有什么不同?未來,它真的會替代傳統啤酒嗎?
高端化的希望
精釀啤酒(Craft Beer)最先起源于美國,從字面就能知道,精釀啤酒強調的是“手工制作”(Craft),以此區別于工業生產的傳統啤酒。
據韋海介紹,相比普通工業啤酒7天左右的發酵時間,精釀啤酒的發酵時間長得多,“要一個月左右。”
另外兩者在原材料上也有區別,精釀啤酒的原料是水、麥芽、啤酒花和酵母,同時也會添加一些輔料增加風味,但不會喧賓奪主;而工業啤酒會加入大量玉米、大米、淀粉和酶制劑;這也直接導致了兩者釀造成本之間的差異。
由于發酵時間較長,精釀啤酒的麥芽汁濃度更高,口感更為濃郁;并且,其口味及品類也更為豐富,按照種類劃分,世界上有近100種風格的精釀啤酒;同時,精釀啤酒原本就是小型且限量生產的啤酒;這些特點也讓精釀啤酒有了足夠的溢價空間。
“精釀”,這個最初被小型釀酒廠用來與大廠形成差異化的名字,如今成為了工業啤酒高端化的突破口。
啤酒消費的主力人群集中在20~45歲年齡段。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一步加劇,啤酒的主力消費人群占比持續下降。
據德邦證券發布的深度報告顯示,對比美國啤酒市場,美國主力消費人群占比在1980年代觸頂下滑,對應著美國人均啤酒產量同期見頂,進入存量時代。
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。據統計,我國啤酒產量在2013年達到高峰之后開始回落。到2020年的七年間,國內啤酒產量累計下降32.6%。
在消費量方面,同樣呈現了下滑趨勢,從2013年的539.4億升跌至2018年的488.5億升。
另一方面,伴隨消費升級而來的,是Z世代年輕人對啤酒需求和消費場景的變化。
瞭望智庫食品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王先知表示,當前啤酒行業正處于發展節點。普通的工業化產品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需求了,年輕消費者更喜歡小眾但有特色的產品。
幾十年前,裝在“大綠棒子”里的啤酒主要出現在聚餐中,一群二十多歲的小伙子,圍坐在熱氣騰騰的火鍋旁,大口吃肉,大口灌啤酒。
而如今,精致的Z世代們更多是在酒吧里,手拿一小支精釀,與三五好友倚在吧臺邊,聊到興頭處,舉起手中的酒瓶,輕輕一碰,再呷一口……
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,更是為了追求利潤,啤酒企業的必然選擇便是憑借精釀啤酒實現高端化。
然而,相比白酒高端化為酒企帶來的巨大利潤,啤酒行業的高端化進展并不順利。究其原因,還是因為啤酒的禮品屬性較弱,保存時間短,消費頻次高,不可能像白酒一樣無限漲價。
但無論如何,在高端化這條路上,不少酒企還是對精釀啤酒寄予了極大的希望。
熱鬧非凡的賽道
根據Euromonitor數據顯示,從消費量來看,2015~2019年,中國高端啤酒是行業的主要增量貢獻者,高端啤酒消費量占比由2015年7.1%躍升至2019年的11.1%,但仍然遠低于海外成熟市場美國(42.1%),預計未來高端啤酒增長空間巨大。
據國家工商登記部門的數據,2018年我國精釀啤酒企業超過2000家,到2020年上半年相關企業已經接近5000家。
隨著玩家的增多,行業規模也在逐步擴大。據浙商證券預計,到2025年,國內精釀啤酒市場規模約為875億元。
韋海告訴記者,來他的酒吧喝精釀的一般都是有過留學經歷的人,另一類是外國人。不過隨著精釀啤酒在消費者中慢慢出圈,來嘗鮮的人也逐漸變多了。
據優布勞精釀董事長李慶介紹,精釀啤酒興起于美國,現階段的中國精釀與美國最初有些相似。
當時美國研制出了一種卡斯卡特酒花,它能把水果風味融入啤酒中,這樣釀造出的啤酒更具美式西海岸的特點,獨樹一幟的產品奠定了美國精釀啤酒如今的地位。
當前,很多優秀的中國釀酒師都在想辦法尋找突破口,從酵母、麥芽或是釀造工藝入手,或許在不久的將來,會出現我國自己的特色精釀啤酒。
轉型的領頭羊
雖然精釀啤酒的發展勢頭很好,但它真的能擔負起帶動啤酒向高端化轉型的大任嗎?
沈瑩在啤酒行業從業已有近5年的時間,在她看來,如今精釀啤酒的消費人群仍屬小眾,要讓更多消費者接受還需要更多時間。
“目前,啤酒行業的主流還是以平價的工業啤酒為主,精釀啤酒的價格要貴出數倍,消費者對于價格還是非常敏感的。”
隨著精釀賽道的入局者不斷增多,如何避免價格戰成為了擺在所有玩家面前的一道大考題。
沈瑩告訴記者:“國內啤酒行業打價格戰,不斷地壓價會使廠家到終端的整個鏈條利潤受損。如果用這種方式去做精釀啤酒這樣的高端產品,最終的后果便是高端化很難成立。”
此外,精釀啤酒行業還處于“百花齊放,野蠻生長”的階段,規范未明、標準難定,在質量、管理、品控等方面的短板也逐漸突出。
一些品牌采用代工廠加工貼牌的形式,還有一些酒吧以“前店后廠”的模式自行釀造,這些都使得精釀啤酒在工藝把控、菌群控制等質量標準上良莠不齊。
2019年4月,中國酒業協會發布《工坊啤酒及其生產規范》,規定釀造單位必須是有啤酒產品生產許可證(SC)的生產單位。在業內看來,只有從設備、工藝、原料、微生物等各個層面進行規范,有效管控,才能穩定精釀啤酒的品質,保證食品安全。
從這個角度來看,老牌啤酒企業通常有著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技術沉淀,它們對于產品的品質要求更為嚴格,因而產品質量也會更有保障。然而,這樣的優勢在王先知看來,卻是“船大難調頭”。
一些老牌啤酒企業在布局精釀市場時,往往達不到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;并且在消費者認知中,或許會覺得它們的產品仍是工業化的產品,而非“手工制作”的精釀。“反倒是一些新興品牌,能夠更靈活地滿足消費者需求。”
無論精釀啤酒能否帶領啤酒行業成功轉型高端化,有一點可以肯定:精釀啤酒與傳統工業啤酒之間并非對立關系,不同的消費群體定位和消費場景決定了兩者必將形成優勢互補,并為啤酒市場打開新的空間。
可以預見,未來的精釀啤酒賽道中,應該會出現一個既能生產出過硬的產品,又能在營銷上成功破圈的精釀啤酒品牌,帶領行業更好地邁進高端化。
只是,要過多久才會出現這樣一個品牌,就看如今賽道上各玩家的真本事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