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掃描二維碼或
手機瀏覽器打開 www.1w9cfir.cn
時間: 2021-04-21 11:07:41 閱讀:1693
【黃河啤酒官方網站】夏天大家都愛干什么?聚會、燒烤、喝一杯......如今,追求個性化的90后慢慢成長為社會消費市場的主力軍。在他們的世界里,“暴飲”啤酒的時代過去了,小精釀正成為新寵。 連王老吉這種被“涼茶”鎖死的品牌也開始賣精釀了——因為廣告寫得像一款全能養生酒,還被網友一頓熱議。
精致個性,小精釀在重塑年輕人的酒文化
精釀啤酒的說法源自美國,隨后蔓延到德國、比利時等歐洲國家。在釀造工藝上,與傳統工業啤酒有很大不同。
相比傳統工業啤酒,精釀啤酒有味道多變、醇厚的口感,濃郁的酒花香氣,誘人的酒體色澤,令人眼花繚亂的酒標......以上豐富特色極具吸引力,讓追求個性與新鮮的年輕人忽略了其相對昂貴的價格。從流行最初的小麥、大麥、IPA、波特、世濤,到后來的賽松、蘭比克、1664、福佳、林德曼,精釀啤酒品牌層出不窮,讓味蕾的探索似乎沒有盡頭。
精釀進入國內市場也不是一天兩天了,最初幾年跟咖啡一樣不溫不火、發展遲滯,顧客群體小眾化,并沒有走上大眾餐桌。不過最近兩年開始受年輕人熱捧,因為它符合了“喝少一點,但喝好一點”的當代年輕人“酒文化”。網上有不少帖子,教你“怎么喝精釀”“如何快速成為精釀老司機”。甚至“前調”“中調”“后調”這類常用在高端香水和紅酒上的詞匯也被年輕人拿來形容一杯精釀。
聲名鵲起,大小國產品牌都想分一杯羹
作為世界第一大啤酒消費市場,中國啤酒市場從2013-2017年產量持續下滑,市場高度集中,長期處于巨頭之間的存量競爭階段。可是從2017年開始,在消費升級趨勢的帶動下,各大啤酒巨頭紛紛開始發力高端產品,期望在利潤戰中甩開對手,脫穎而出。事實上,隨著年輕一代消費新勢力崛起,人們早已不滿足于傳統“工業水啤”的口感,啤酒消費正向高端化、品質化邁進。
國內的精釀啤酒市場上,進口啤酒出盡了風頭、賺足了腰包。而國內的啤酒廠商自然不甘落后,想要分一杯羹。在“精釀啤酒”聲名鵲起的背景下,危機意識漸強的國內啤酒大廠也推出自己的“精釀啤酒”產品。傳統大廠黃河啤酒等充分利用自己產能高、技術成熟、原料和推廣渠道更成熟等優勢,在包裝和多樣性上下足了功夫。
由于客觀原因,國內很多中小酒廠的產品常有不如意的時候,如今也要趁著精釀潮流薅一把羊毛,用文案、情懷、創新的風味嘗試來吸引顧客。
盲目發展?挑戰和機遇并存
中國精釀啤酒市場最早發源于21世紀初,但是從一開始,從業者就不約而同地走上了歐洲式的精釀工坊和啤酒屋模式。這種模式對于剛剛啟蒙的精釀市場比較適合,有利于人群教育,也避免了與強大的工業啤酒巨頭競爭。但是這條道路也讓中國精釀進入到一個小眾的“玻璃房子”——小眾價格(均價基本都在20元以上)、小眾人群(高收入階層)、小眾場景(酒吧、精釀啤酒屋),讓精釀品牌們躲在自己的圈子里“自嗨”卻難以壯大。要想破解這一難題,就需要在遵循市場規則的前提下,突破自我設限的“小眾思維”,突破自釀自銷的小作坊規模瓶頸,突破曲高和寡的價格和渠道桎梏。
目前,中國消費者對精釀啤酒的第一印象就是“貴”。精釀啤酒到底是什么?說法很多,商家們正是利用精釀啤酒定義不清的缺陷,把啤酒做出了紅酒生意的風范。一瓶常規容量的大眾化精釀網絡售價在十幾元到四五十元不等,在啤酒屋或飯店,定價一般要高出五成或翻倍。清爽的口感、較低的酒精度,普通一餐女士人均要消耗至少3瓶,而男士則要5瓶起。折算下來,人均酒水費用達到了一兩百元。這樣的定價讓傳統工業啤酒的消費者望而卻步。
此外,國內的精釀地位有些尷尬。普通消費者對國產啤酒已經有了“便宜、量大、喝不醉”的刻板印象。即便在成本控制上再精打細算,新產品也要賣到十幾甚至二十塊,足夠讓傳統工業淡啤的消費者躊躇一陣。而對已經喝過不少經典進口精釀啤酒的入門者來說,國內精釀的口味確實沒啥競爭力,多花不到十塊錢就能買到品質更成熟穩定、口感更好喝的進口啤酒了。啤酒巨頭要想立足精釀啤酒市場,也要培育獨立的專業精釀品牌才行。以往的品牌資產難以為精釀品牌加持,有時甚至適得其反。
以及,文化上的差異也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大瓶頸。對消費者來說,啤酒長期以來都扮演著佐餐飲品的角色,而“精釀啤酒”本質上是需要單獨享用的美食,與中國人的飲食習慣相左。一般喝精釀的場所類似酒吧不提供飲食,而吃飯的場所喝精釀會造成超額消費,這個矛盾似乎暫時無法調和。
雖然近兩年精釀啤酒越來越大眾化,但要想走得更好,走得更遠,猛然“走紅”背后的問題還亟待探索解決。